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彦孜”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朝散大夫尚书户部侍郎致仕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九百户食实封五百户赐紫金鱼袋王公墓志铭1069年闰11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乐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英宗治平二年龙图阁学士给事中、知陈州王公年七十,请致君事,以尚书礼部侍郎得谢归乡里。
今上即位,改户部
熙宁二年岁次己酉闰十一月八日,无疾燕坐,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六。
公讳贽,字至之庐陵太和人
王氏自太傅导,为江左盛族。
唐末,公之从伯祖绾从杨行密江淮有功,其子崇文终吉州刺史,因家焉。
天禧三年进士擢第,释褐邵州防禦推官,历衡、连、郴三州军事判官,初仕即以风干著称。
本部任材,监兴国军大冶县茶场、兼知县事
大冶江西剧县,吏猾民豪,久不治,讼有至数年不决,敝事尤多。
公到未几,政以清简闻。
著作佐郎、监益州军资库
枢密直学士王公鬷领益部,辟公幕府
流内铨已注官在路,公闻,诣府白曰:「选人远官勤矣,如之何使之中途而返也」?
坚请,复奏寝前章。
王公善其意,从之。
就改秘书丞
京尹知开封府尉氏县
时承献后垂箔之后,中人擅势,衔命出邑,下者邀索挠民。
公密疏其事以闻,朝廷因以正法,中人威暴由是始沮。
后尹杜祁公知之,深所嗟赏,以为由一邑而正天下之法,可谓之能才矣。
叙迁太常博士,用三司使荐,提举江淮广东榷盐,陛辞,赐五品服章。
规画功利,务便公私,不专为聚歛上课。
召还,将有以擢用,操事者有不悦,故但除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信州
公常谓,吏道以精勤为本。
阅诸帐籍,至获隐没官物数百万。
上言:「州县之治,簿书为要,一郡之敝,推而知其积矣」。
因条上钩考之法,周防详密,遂为著令,至今奉行。
庆历初湖南溪峒骚动,择用并边牧守,公以选知道州
朝廷专遣使安抚,至州,分布兵屯,多非要害。
公执不可,使者方责拒命,俄而蛮寇来袭,公击走之,遂不敢犯境。
监司列上功状,玺书褒谕。
宪台荐公文中御史,召除殿中侍御史,乘传赴阙。
真宗天禧中,诏置谏院,定除谏官六员,而难用人,员常不足,乃命于三院选二员充言事御史
中间久废,及是公犹未至,道除此职。
既对见,仁宗问公:「近臣称卿才,今将何以称职」?
公对曰:「臣远方寒士,过属言责之地,若事系朝廷大体,或奸邪罔惑聪明,有犯无隐,死且不避。
至于人臣闺门暧昧之私,交构爱憎之迹,险危之说,实伤美化,臣窃耻之」。
仁宗曰:「卿言是也。
近日言事官章疏大率如卿言,朕深不取」。
入台供职,迁侍御史
未几,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谏院判国子监
逾年,改起居舍人直史馆、判司农寺
未期,除天章阁待制,仍知谏院
仁宗尝御迎阳门,召两禁台谏官,亲策问时政得失。
公既上对,复赐手诏,令尽所未言。
益条当世所急十馀事,多见纳用。
庆历皇祐间,政尚宽易,公有以开发者焉。
间因进对,书思对命于笏󲦤而读奏。
上指之问曰:「此记何等事也」?
公因得一一条陈,时对甚久。
既退,上顾谓入内都知张永和曰:「五方异禀,风俗不同。
或南士而有燕赵之气,是人资必忠厚,仕亦贵显,王某之谓也」。
殿上闻者莫不属目。
公论事能揣知人主深旨,情辞婉顺,不为矫激,切摩归之正而后已。
中贵人王守忠以储邸旧恩眷遇任事,尝缘薄劳而迁重职,台谏官章疏继上,不纳。
公请对,上迎谓之曰:「卿岂非论王守忠耶」?
公曰:「臣所论非一事」。
既而徐及守忠,所言精切,信而有稽,仁宗亟命内臣宣谕中书,收寝诰命。
久在言路,终守初对之意,以大体自任不渝也。
别受命知贡举、领三班院、判吏部流内铨,犹兼谏省
天章阁直学士,选名臣充员,首以命公,即拜河北都转运使
公时具庆,父牧以赞善大夫致政,后赠工部尚书,母安定郡太君潘氏,年偕八十馀,恳辞河北
仁宗曰:「欲卿谙历边事,行且召矣」。
即遣内珰就私第赐尚书绯衣、银鱼,太夫人冠帔,又为发内帑缗一百万,俾资储峙,其宠遇如此。
到部,均赋役,固河防,振灾害,节冗费,权倖忌其公,朝廷称其勤。
考绩迁礼部郎中
岁中祀明堂霈恩,迁吏部
以二亲耋老,数求江外一州,以便迎养,就移知洪州
未离部,丁外艰安定继终于路,护丧南归。
服除还阙,以寰内陈、许、郑、滑、曹为辅郡,增设兵防,而置京畿转运使,除公枢密直学士充使。
岁馀职罢还朝,复领三班院,迁左谏议大夫,出知郑州
久之,迁龙图阁学士,移高阳关路马步都总管安抚使、知瀛州
高阳,北道之冲,旧城隘,军民居城外,以盟书故,难于兴筑。
庆历初契丹来渝平,鄙上缮亭障,因此展关城,累更守将而功不就。
巡视,曰:「城以保民,军政宜先此」。
即计徒庸,增版干,不日而雉堞楼橹完备,军府增气,后人赖焉。
边吏偷安,法防多弛,公谨关市,严讥禁,毋习茍简,必守故常,方略设施,毅然得镇守之体。
以任官坐累,降秩一等,内阁如故,知池州
寻复左谏议大夫,知江宁府
英宗践阼,进给事中,移陈州
引年得请,遂归庐陵
雅知养生,夙明性理,心量虚旷而得安乐。
好书画,能鉴赏,古之名笔多购得之,聚书万馀卷。
所居有林塘之胜,高僧野客谈禅话道,间从诗酒,优游自娱。
世事一不屑意,萧然有方外之趣,以至泊然委化,神明不动,其所得精矣。
特被仁宗厚遇,每见玉色怡然,退而犹若不及,左右常候知之。
知贡举,御书「博学」字赐之
领畿漕,御书「安民」字赐之
往帅瀛关,宸章宠行,意皆有所褒藉。
旨在大用,而竟不及,士友以为惜。
夫人刘氏,封同安郡君,前二年卒。
子二人,曰仪,终殿中丞
曰亿,今为职方员外郎,前知袁州
一女,适筠州军事推官萧迅。
四孙:曰球,曰瑰,大理评事
曰瑜,曰玠,郊社斋郎
平生论述多切时务,有《奏议集》二十卷,《别集》二十卷,藏于家。
年月日葬于乡,夫人不祔,从本俗也。
仆与公义,有莫逆之契,故亿以迅所撰行状来请铭。
铭曰:
仁皇在御,四十二祀。
万邦黎献,惟帝时举。
皇无好恶,遵王之路。
阅人则多,鲜承殊顾。
公来远方,孰先为容?
惟其诚心,于以自通。
诚至心精,百里斯顺。
以此事君,不结而信。
宪台谏省,匪卷则折。
公居累年,始终一节。
河朔之行,临遣依依。
后命未申,泣血南归。
历守五州,载其善政。
为治不同,所同清净。
七十得谢,遂老而传。
筑居幽閒,邃兼林泉。
和以天倪,自得为得。
采真之游,诣其冥极。
达宗乘,即动非动。
入理之门,契其妙用。
逍遥乐地,如是七年。
泊尔宴寂,还其本然。
迷有生死,悟无去住。
一切一如,是公归处。
慧空知客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
诸佛出世,祖师西来。
鞠其旨归,断无他事,唯以同体大悲无缘等慈,揭示此段大因缘,图利根上智,越格超宗,直下领略,所谓教外别行单传心印。
是故于十万众前拈花,只有迦叶特證,不觉微笑,由是释尊付授。
而达么游梁历魏寻人,在少林面壁久之,独得二祖深信,立雪断臂,一言之下安心,遂传衣钵,此岂小事哉!
盖从上来皆圣贤应世,主胜根强,龙象蹴蹋,源既渊深,流不短浅。
自四七二三之后,间世英灵相继杰出,如思护、马师、石头,寰中独步。
德山爇疏钞,临济烧禅板,药峤、天皇、百丈、黄檗及五家宗主,各立门风。
如布缦天网,垂万里钩,莫不透顶透底,有过千万人。
作略出没,卷舒擒纵,照用权实,岂只守一途一辙,一知一见,存窠臼,立知解,死水里浸杀,以实法系缀人?
所以遍寰海列刹相望,数百年纲宗不坠,的的相承,源源相继,非单见浅闻,皮肤幽陋所能负担。
要是蕴卓识奇姿,跂步越佛祖,器量盖天盖地。
初出窠来,迥然殊绝。
先了却自己根脚,靠本色咬猪狗手段,大达宗师,向顺违境界透脱,办粉骨碎身志见,图大不图细,图远不图近,于千艰万苦,至难至崄,如银山铁壁处,放身舍命,撒手那边,承当此大事因缘。
绝情离见,歇却狂机业识,辟大解脱门,了却自己生死大事,酬初发心志。
视六根、四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性如虚空狂花饶起乱灭。
唯全禀承,不思议乃祖乃佛所證,廓彻灵明广大虚寂金刚正体,深根宁极,饷间举一毛一尘,一机一句,靡不从根本中发。
虽谓之大机大用,早是胡乱名摸了也。
更向甚处著心著性,著玄著妙,著理著事?
到个里,如红炉上一点雪。
闻禅与道,削迹吞声,犹未是极致,况其馀光影色声,山河大地,露柱灯笼,眼见耳闻,担枷抱锁。
岂不见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
睦州现成公案,子细看来,渠已是入泥入水。
老婆心切,所以道:「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上须草深一丈」。
自馀方便门,轩知是不得已抑而为之。
是皆从上来大善知识,垂慈运悲,作异世标榜,使有志之士穷到扑不破处,八面玲珑,匪唯自利,亦以利人。
传无尽灯,续佛惠命。
自唐历五季以至国初,负重望,据祖位,龙驰虎骤,奔南走北,与人拔楔抽钉,解黏去缚者何限。
近世不道无人,求全材独脱,奋本分钳锤,启作家炉鞴,诚不可多得。
盖缘师因循浅陋资,又无深根固蒂,只图易哓,便如胶漆。
使祖宗无上道妙,高远大机,或几乎绝矣。
尚赖后昆有拔类离伦底,与古为俦,不顾是非得丧,彼我取舍,以铁石心,办不可卷、不可移之志,攻苦食淡,不怕艰难,向前体究,可以继芳躅,续往世高风,为人间明烛,作昏衢日月,此私心常所渴望者也。
今既愤悱图起发,切在尽始尽终。
择海上具杀人不眨眼手段宗师,图取彻去,则岂唯酬自己超方本心,抑亦于佛法大海出一只手。
矧此门绝人我,离爱憎,只贵正知正见,安在乎论谁家之子哉?
等是曹溪门下,何有彼此派于其间也。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终。